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了幾年,讓大家對冠狀病毒印象深刻,冠狀病毒容易變異的特性也讓人捉摸不定,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不只是人類,毛小孩一樣也會感染冠狀病毒,尤其是貓咪的冠狀病毒還會衍生出另一種令醫師束手無策的嚴重感染性疾病,傳染性腹膜炎(FIP)。以下就簡單為大家介紹貓的冠狀病毒及傳染性腹膜炎的成因與治療的說明。
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在動物和人體中發現的一個大型病毒族群,以感染腸胃道、呼吸道最為常見,可透過糞便、尿液、唾液在群體之間傳播。貓感染冠狀病毒後,6到7成的概率僅是短暫感染,出現消化道不適或上呼吸道症狀,極小機率轉變成FIP,這種狀況極端嚴重,死亡率極高。
冠狀病毒分成第一型與第二型,兩型皆可經突變後引發FIP,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何者機率較高。冠狀病毒高風險族群:多貓家庭、純種貓、2歲以下及10歲以上、遭受緊迫及抵抗力弱的貓。
冠狀病毒的症狀
冠狀病毒主要攻擊呼吸系統及腸道,腸道型冠狀病毒會在腸內繁殖,可能會引發腹瀉,這種症狀特別容易發生在幼貓身上,尤其是在多貓一起生活的環境中。
引起貓傳染性腹膜炎的冠狀病毒目前認為是腸道冠狀病毒的突變。 至今醫學界還不了解究竟冠狀病毒是如何變異成致命的貓傳染性腹膜炎。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呈現持續數週的精神食慾減退、體重減輕、腹瀉、發燒。後期症狀分為乾濕兩型,症狀如下:
濕式FIP:胸水、腹水、呼吸急促。
乾式FIP:眼球病變、神經症狀、腹腔團塊。乾式濕式可能同時發生。
冠狀病毒的檢驗及治療方法
醫師懷疑貓咪是冠狀病毒感染時,可以透過抗體或抗原檢測來確認,就是常見的快篩及PCR檢測。不過即使是PCR分析也沒有辦法辨別是腸道冠狀病毒或是引起貓傳染性腹膜炎的冠狀病毒。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貓傳染性腹膜炎這方面的特定檢測。傳染性腹膜炎的確診非常麻煩,除了要確定是冠狀病毒感染之外,還要依照臨床症狀,排除其他可能性,才能確認;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是目前針對濕型FIP較具公信力的診斷方法,能夠檢測細胞中的抗原,但是耗時較久,而且費用偏高,增加使用的困難度。傳染性腹膜炎一般只能透過抗發炎及抗病毒的藥物控制,以及使用支持性療法,提升病患的免疫力來度過危險期,目前並沒有公認有效的方法來對抗病毒。理論上,任何可以對抗病毒及提升自體免疫功能的方法都會對病情有正面的幫助,幹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具有調節免疫的功效,未來或許也是可以幫助貓咪渡過難關的選擇之一,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及案例支持這個新興輔助療法。
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既然治療有困難,我們可以從避免貓咪感染病毒開始做起。盡可能維持舒適的環境,減少貓咪壓力及緊迫,乾淨的飲水食物,保持足夠的空間讓貓咪活動,避免在狹小的空間養多隻貓咪,減少貓咪處於寄養及陌生環境的比例…….以上都是可以避免冠狀病毒感染的方法,期待大家的毛小孩身體健康,能免於疾病的威脅。
Copyright © 2023 MountainVet Bio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ed by Gather Design